昔日不乏美欧日工程机械豪门意图进入中国市场时要价过高而未果
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可能元气大伤、错失机遇而重蹈乳业覆辙,这是《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案的最大经济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混凝土泵、叉车、压路机等产品在内的工程机械行业堪称业绩显赫的佼佼者,是我国入世以来崛起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2001年该行业国内市场总规模不过632亿元,产销额560亿元;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已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世界总产值的43%。到2011年,国内市场总规模已达4673亿元,产销额5000亿元,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从2001年的1%提高到10%。在2011年全球工程机械排行榜上,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均进入前十名,柳工机械、龙工、山推股份、厦工机械、福田雷沃、玉柴重工、山河智能)也进入了50强。 就单项而言,一些中国企业已跃居世界第一,如中联重科已成世界第一大混凝土设备制造商、第一大塔式起重机制造商。十多年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还是外资觊觎的并购对象,2004年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集团竞购徐工集团案曾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到新世纪头十年结束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转换角色,一跃而为国际市场上的收购方。中联重科2008年以2.71亿欧元整体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厂商意大利CIFA 公司、三一重工2012年以3亿多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俗称“大象”)公司等案例,都在产业界和社会上引起震动。昔日不乏美欧日工程机械豪门意图进入中国市场时要价过高而未果,今天他们则纷纷为当初姿态过高而噬脐莫及。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是乘着本土大规模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而崛起的,目前虽然面临国内基建热潮初步告一段落的考验,却即将迎来中国马歇尔计划——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提出的国家承担贷款风险,企业输出过剩产能,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 的“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为之开创的国际化发展新天地。因为中国实力今非昔比,当年的我们只能被动扮演国际市场的接受者,今天的我们已能够通过振兴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来带动我们的出口和整个经济,而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新一轮国际化发展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资本、技术、管理、设备、工程承包一揽子输出合作,输出中国数十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模式和先进技术,中国得以大大提升本国对外经贸的层次与效益,东道国也得以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的约束,实现持续增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他们单凭自身力量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梦想。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李克强总理亲自出面推销高铁,看到了中泰双方签署《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看到了东盟十国经贸部长从华南乘高铁赴京与李克强总理会面,看到了中国-东盟互联互通计划和泛亚铁路计划在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看到了中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正在对尼加拉瓜运河等世界级项目跃跃欲试,高铁、公路、水利、电力……我国大规模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而所有这一切将为已经积聚了相当实力的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创造何等机遇,可想而知。
然而,这一切发展前景却因为陈永洲案件而蒙上了浓重阴影。寻根溯源,这起恶性虚假新闻损害商业信誉案,源于工程机械行业内部失控的同行竞争,而失控的竞争和由此而来的全产业声誉败坏,完全可能封死一国一个产业持续向上跃升的空间。君不见伊利蒙牛之争予中国乳业之重创乎?倘若处理不好,中国马歇尔计划可能仅仅成为外资工程机械企业的盛宴,实力本来已可观的内资企业因为内斗而只能沦为旁观者。
我在科研大院长大,本科学习机械专业,毕业后在机械系统工作4年,对当年机电部为了引进卡特彼勒公司技术而专门设置“卡特办”的情形记忆犹新,为此强烈呼吁各方珍重艰难创业的成果,把握分寸,对这个产业的未来负责,对历史负责;千万不能将此事演变成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从上升到跌落的转折点。须知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战略意义,不是乳业可比的!